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

散文篇:三國演義論

作者/二資一甲/高居正

三國演義論

三國演義這本書應該是人人皆知的一本小說,為何會這麼受民眾熱烈的歡迎呢?一是,因為它所描寫的時代恰好是歷史上一個分裂的時代;在這種魏、蜀、吳三國爭雄的局面下,自然會有十分精采熱鬧而動聽的故事產生;二是,在這個時代,人才是極盛的,角智鬥力,無所不用其極;許多故事不必添枝添葉,自然而然悔有上一種小說化;演義中許多生動精彩的表現更是首屈一指,而為一般人所愛讀的了。
在四大文學小說中,我最愛的是三國演義與水滸傳,三國的各個英雄忠膽熱血與精彩劇情,水滸的各路好漢與細膩介紹,讓我對這兩本小說非常愛好,其中這次挑出了三國演義來評論我對其內容的了解與認知,在此先拋開了正史三國志的史論觀點,用最純的三國演義來探討其文的故事。
首先三國演義的主角很明顯的就是以蜀為主,劉備、關羽、張飛三結義於桃園,這三個人在前半部份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,尤其是虎牢關的三英戰呂布,就把整個劇情描寫的非常生動驚人,到曹操的煮酒論英雄時劉備的鳥樣、關羽的殺顏良文醜過五關斬六將、張飛的大鬧長板橋、趙子龍單騎救阿斗,都讓故事非常的高潮,直到劉玄德三顧草盧於諸葛亮,定天下三分隆中決策,就使蜀的擴展事業版圖根本就是如魚得水,蜀中後期根本就是諸葛孔明為主角,不過可惜的是蜀漢也是最早被滅掉的!
其實仔細想一想蜀漢有太多分歧點,致使後面的蜀變成「蜀中無大將,廖化當先鋒」這種局面,我的觀點是軍師諸葛亮讓關雲長駐守在荊州這個地方,然後也因關羽的傲慢自大被呂蒙用計所擒,到最後不降被孫吳斬首,這是蜀開始衰亡的前端;然而知道此事的劉皇叔知道了此事,發火要動用全國上下兵力攻打孫吳,在當時劉備也因為二弟被殺,誰的建議都聽不下去,連軍師諸葛亮的建言都聽不下去,也因為這樣東征孫吳是不可避免的,但是初期的蜀漢大軍勢如破竹的使孫無毫無招架之力,不過到了後期被東吳陸遜用計,使的兵敗如山倒,劉皇叔也因為這場仗病死在白帝城;其中這裡我認為也是個分歧點!劉備死前對諸葛亮說:「若嗣子可輔,則輔之;如期不才,君可自為成都之主。」孔明聽畢,汗流遍體,手足失措;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段也會覺得真是可憐了孔明,因為如果諸葛亮真的自為王的話,這豈不就是所謂大逆不道嗎?相信大家都明白的,看來劉備也是挺有心機的,後蜀漢王阿斗的無能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…………,後蜀漢在五丈原一役諸葛亮死後便差不多該滅亡了;其實在更前面的時候劉備的心機有好幾次都可看出,尤其在趙子龍救出阿斗後,劉備接過於子,將其擲之於地曰:「為汝這孺子,幾損我一員大將!」,劉備利用這招果然是個妙招阿,完全的收買了趙子龍的人心阿,也對當時的各武將影響不少,不過劉禪也有可能被他爸這麼一摔,摔成了個白痴也說不定阿,畢竟能力跟曹操的兒子曹丕根本不能相比,真是情何以堪阿!
在三國小說中,有一人也是機智過人的,可批敵伏龍諸葛亮,同時我認為也是蜀的衰敗重要轉折點之一,他就是鳳雛龐統,不過可惜的是他死的太早了,而且初始仕事不太順利,一直到劉皇叔看到它真正的能力,才備受到中用,看三國小說者會看到一段話,玄德喜曰:「昔司馬德操言:『伏龍,鳳雛,兩人得一,可安天下。』今吾兩人皆得,漢室可興。」,可是在劉備還沒得到龐統時,他的遭遇是很坎坷的,他不像孔明這麼幸運還被劉皇叔三請,初次他先投奔到孫吳去,,但是孫權卻只樣貌取人,而不受重用於他,直到被魯肅推薦投劉皇叔,同樣的到了西蜀見了劉備,劉備看到此人也是用面貌來取人,當時孔明不在,就隨便給他一個小官位讓他做,直到張飛遇龐統是個不簡單的人物,才被受於劉備重用!在這裡很明顯可看出來一點,三國的人也是很注重人的面貌的,孔明跟龐統就是很好的對比,諸葛亮端正英俊,龐統奇醜古怪,有在注意的人可以仔細去判斷,劉備當時看到鳳雛龐統特來相投,玄德本來還很久聞大名,想看看此人樣子,結果看了本人面貌整個心中赤不悅,這裡的劉備心理一定在想怎跟孔明差這麼多呢?孔明比他好看上幾十倍呢,他真的是鳳雛嗎?當時的東吳孫權也是一樣的想法,一看到龐統本人整個無力,原本以為會來個跟孔明有得相比好看的,結果卻來個看了心裡就不爽的傢伙,跟周瑜這個帥哥軍師來比更是差太多了,唉!真為龐統感到叫屈阿,不過幸運的是到最後孔明極力推薦龐士元給劉皇叔,才知道此人果真是個奇才阿,但是很遺憾的是龐統在為劉備效力沒多久後,卻死在落鳳坡上,說起來還真是諷刺阿!也因龐統之死諸葛亮不得不去往西蜀幫助劉備脫離困境,也因而荊州少了個足智的大軍師,演變成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局面,每當看到這裡就蠻感慨的。
寫了那麼多的蜀漢的觀點,似乎覺得諸葛亮這個人好像神機妙算,高不可攀的樣子,在許多重要的戰役、決策他都提供了不少妙招,連五丈原一戰死諸葛都能走升仲達,孔明在掛點前還能想出那麼多點子,實在是不禁讓人嘆為觀止;不過我認為他還是有失算的幾個地方,首推的就是諸葛亮錯看了馬謖這個人,將最重責大任的街亭一戰役給敗了下來,而且馬謖還是錯在最基本的兵法上還不聽部下的建言執意實行,便使的這場戰輸的一蹋糊塗,也讓蜀漢對未來局勢有很大的影響,明明劉備在死前也說過馬謖這人言過其實,不可大用,孔明還不以為意隨便聽聽;再來就是孔明看魏延這個人也太果斷了吧,怎麼會因為魏延這人腦後有反骨,日後必定會判反,這實在是有點不像是諸葛先生阿,雖然演義後面魏延的確有謀反,但是他會叛變有一大半是因為諸葛亮死前所下的一些調度軍事,讓一些比他還無能的人來指揮坐鎮,難免會使他不服,如果當初孔明能放下心來完全接受魏延,我相信他在戰場上會更有表現的,要不然我覺得孔明在這點的確是完全失策的;所以說人並不是完美的,雖然三國演義的確是將諸葛亮先生給完全神話了,但是美中不足還是有那麼一點的!
這篇文章中所寫的是蜀中的一些觀感,真的要寫起來的話真的有蠻多地方可以講的,下次可以的話蠻想寫曹魏跟孫吳的一些觀感,一個好的小說可以讓人覺得津津有味的,三國我覺得有感覺到,不過每個人所喜歡看的類型不同,所以也不能強求,不過多多看書能增加一些知識涵養,這是無庸置疑的!